网站首页 >> 就业典型 >> 正文

2019就业典型:越努力越幸运(马克思主义学院 邱英婧)

作者: 时间:2019-09-16 点击数:

 

越努力越幸运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届毕业生邱英婧  

邱英婧,学号:2017120148,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2019届硕士毕业生,读研期间曾担任2017学科教学(思政)班级学习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会生活部干事;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第三届“华图杯”卓越教师风采大赛优秀奖、马院恽代英讲课大赛(研究生组)一等奖,现签约西安市未央区教育局。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我们都从背着行囊懵懵懂懂的新生变成了从容不迫收获累累的毕业生,窗外的阳光明媚而又温柔,树枝上也露出了嫩芽,春天的华师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一切来得井然有序却又出其不意。

即将毕业的我是幸运的,研究生两年不仅让我拥有了兢兢业业的老师们的教导,也有了一群无数次陪我走华师天桥的朋友。在南湖慢跑,在恽代英广场散步,在桂香园吃饭,在情人谷拍照,在3号楼交流,在8号楼上课,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我美好的记忆,成为我的幸运,我也将带着这些幸运走向人生的下一站。

如果说校园生活本是一张白色的画纸,那么求职经历就是纸上一朵布满荆棘却又绚烂无比的玫瑰,初始不觉,而后惊艳。我也愈发喜欢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在这里借着这句话,把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缘起——拨开云雾见月明

第一,自我追问,坚守初心——为什么选择教师?

小时候和同学玩,喜欢学老师那样出题给人做,总觉得做老师是一件特别厉害的事。“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自己却很轻松,改作业就是划√或×,还可以在黑板上写字;考试有寒暑假有很多时间可以出去玩;老师有权没收学生的课外书,过几天自己看完了才还给学生,就不需要再花钱买书了;看到老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传道解惑,自己也会暗戳戳的想,要是我也那么厉害就好了,这样我考试就能拿满分了···” 就这样,这个念头被我从小学带到了高中。

思来想去真正下决心当老师其实是在高中。记得曾经青春期的那段时间,一向乖巧的我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突然失去了控制,做了许多现在想来幼稚的错事,在最迷茫的日子里,班主任、英语老师、地理老师纷纷找我谈心,救我于水火之中。不记得具体我们谈论了什么,只记得谈话后的那天晚上,星星很亮,月光正好。那天之后,我就慢慢成熟了起来,也是在那个时候觉得老师是这个职业能给一个孩子多大的影响,于是就有了老师的梦想,身体里“好为人师”的洪荒之力开始散发出来。我羡慕老师那种“指点迷津”的感觉,比如因为他们的几句话,让醒蹙起的眉峰舒展、让迷茫的双眼闪光、让阴霾的小脸绽放,多么美好的事业啊····于是,在高考填写志愿时,我无一例外地全部报了师范院校,去追逐我的教师梦,由此也开启了我的漫漫征途。

第二,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什么选择西安?

萌生去西安的想法是源于高三时代。那年,我们班来了一个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政治教师,经常为我们分享她的大学生活,各种安利文化、安利美食、安利景点。她说,西安给人的感觉不止是关中人的豪爽好客,十三朝古都的文化渊源,还有深厚的西北温情,有机会一定要去好好体会一下。在她的影响下,我特别钟情于西安,希望能够去读书,感受它的魅力。然而,我的憧憬与愿望并没有实现,阴差阳错,在济南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在刚进入大学时,只知道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只需要把需要上的课上了和需要做的作业做了就行了,四年后,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大家要干什么跟着也去做就好了。直到大三参加过一次毕业学长的经验分享会,我切身的问了自己,毕业后到底去干什么,工作还是升学?

最终我选择了升学,选择了武汉这座城市继续追逐着我的教师梦。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未来。

真正下定决心去西安工作是在2018年的暑期。找工作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我终于有机会去亲身体会那个老师口中充满魅力的“西安”。在兵马俑,我见识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迹”恢弘的阵势,感受到了它的壮观与震撼;在回民街,我体验到了有味道的西安,烤羊肉串、羊肉泡馍、凉皮、八宝甜稀饭、腊牛羊肉···各种地道小吃、处处美食小铺,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味蕾;在大唐不夜城,我看见了久远的过去,感受到了唐朝的繁华,喜欢上了这里被时间沉淀下来的底蕴。“东有罗马,西有长安。”长安是认识中国历史不可错过的那个城市。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迁、文化的形成与生根,这个长寿的城市装满了智慧的哲学。我喜欢其历史文化积淀带来的厚重感,更爱上了这个新一线城市的所有现代与便捷。

贾平凹曾经说过:“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今年9月,即将来到这里,相信我也会爱上这座城。

筑梦——衣带渐宽终不悔

求职不是短暂的,而是一个长期努力奋斗积累的过程。研究生与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毕业对绝大数人来说意味着人生求学生涯的结束,从此要踏入另外一个旅程。有人兴奋全新的开始,有人懊恼专业的荒废,有人反思当初的松懈,几家欢喜几家愁。毕业时,或者仰望天空满怀期待的大喊“我毕业了!”,或者垂头丧气的叹息“我毕业了…”。这完全取决于你的人生规划,并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也不知道即将面对什么,但我们可以把握当下,时刻准备着任何挑战。

进入研究生阶段,我的第一个大的目标是毕业时觅得一份满意的工作;第二个大的目标是读书破万卷,提升专业素养;第三个大目标是增进人际交流、强化组织能力;第四个大目标是保持乐观心态,完成既定目标。四个目标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日积月累的坚持和正确的目标引领,是我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现第三个目标,我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生活部,成为了研会一份子。在班级里,我担任了小2班的学习委员,主要是协助书记、大学习委员管理班级同学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在生活部,主要负责马院信件的收发。研一下学期,开始负责马院微信公众号“师说”栏目,查阅文章、联系老师、向上推送。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生工作,一方面增加了自己工作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我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年级、班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拓宽了自己的人际圈。我心中十分明确,其他三个目标都服务于第一个目标,因此除了完成好其他三个目标之外,还特别注意增加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入学以来,我积极地参加各种有关教师技能的活动,不放弃任何一次发展提升自己的机会,主动地争取在同学们面前讲课的机会,尤其是在胡田庚老师的课上,同学们给我提各种各样的意见,胡老师也从高标准出发来要求我,让我受益匪浅,这样的历练对我的求职意义重大,使我能够从容而淡定的站在面试官面前。除此之外,研一的寒假、暑假,我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在培训机构教学,吃苦耐劳,早出晚归,收获了许多宝贵经验。也正是这些机会,让我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也使我认识到做好一名老师有多么不易,“教书育人”简单四字又有何种深切的意义。

逐梦——路漫漫其修远兮

进入求职季,焦虑忙碌有增无减,只不过换了种形式。从绞尽脑汁、焦头烂额地写毕业论文变成了一边实习、一边关注浏览各大高校的官网,一项一项的查看招聘学校的要求,询问师哥师姐就业前景。

2018年9月14日,我从西安人社局的官网上看到教师的招聘信息,西安市教育局1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招聘会,我与家人商量,为了不让自己后悔,决定16日坐高铁到西安参加招聘会。15日我从实习学校请假回到武汉,准备了各种资料,简历、实习心得、教案、奖励证明等,16日下午4点达到西安北站,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路边打车,拉着行李箱,晚上8点多到达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附近的酒店,心里满是明天的资格审查,热情饱满、信心十足的开启了我的第一次跑招聘经历。也许是自己的这份自信,也许是想圆高考时的梦想,也许是给自己压力不留后路,一旦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

2018年9月17日,这一天的我醒得格外早,简单的洗漱、早饭之后,我就开始准备下午资格审查需要的材料。吃过午饭后,大约12点我来到此次招聘会的举办地点——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新勇中心。因为是下午2点开始,此时新勇中心门外的人寥寥无几,显得格外的冷清。在门外徘徊等候的过程中,大家陆陆续续地都过来了,北京师范、华东师范、西安交大、华南师范、西北工大···大家互相交流谈心、互相加油打气,那是我们第一次小范围的接触,当时只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特别想和这些优秀的人成为未来的同事。下午2点,招聘会正式开始了。门外的等待的学生队伍被分成两个部分,一队是陕师大本校的学生,另一队就是来自其他学校的学生。可能是为了保护本校学生的利益吧,所以规定本校生先进,外校生后进,好吧,我在门外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下午3点,我终于进入到了招聘的大教室,才发现整个大教室里人满为患,目之所及全是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由于先前做过功课,所以在投递简历时,只投了未央区、碑林区、长安区和莲湖区这四个地方。在投递的同时进行简单的资格审核,大部分都是问一些“你为什么想来西安工作?”、“说说你对政治课的理解”、“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教师,你有什么优势?”“有没有教育实习的经历?”等类型的问题,我还算比较出色完成了以上四个地区的资格审核,拿到了面试通知单,由于时间关系,慎重考虑过后,我放弃了长安区的面试,参加了其他三个区的面试。

第一个面试的是碑林区。面试的形式是自选课题,模拟授课10分钟。这次我选择的课题是《量变与质变》,整个试讲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在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答辩,可能是太紧张、可能是知识储备不足,在回答的过程中犯了一个知识性的小错误,面试老师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错误并给予了我鼓励。就这样,在我走出面试间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机会了。后来反思总结,这次失败是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说肚子里要有墨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连墨水都没有,何来“倒墨水”的说法?由于这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我并没有觉得特别失望,但终归是给了我宝贵的经验。

第二个面试的是未央区。面试的形式是结构化问答。第一个问题是“了解未央区吗?”说实话,作为一个外地人,并不是特别了解,我就实话实说,简单的说了一下大明宫。第二个问题是“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你会怎么做?”,我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了回答。回答结束后,就看到老师微微的点头,这给了我极大地信心,后来觉得应该是“核心素养”说到老师的心里了,成为面试老师脑海中对我的记忆点,顺利回答完第二个问题之后,才能开启新一轮的“打怪升级”。第三个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四有’教师是什么”,由于平时对时事政治比较关注,我非常顺利的回答了出来。走出面试间的时候,我的内心激动而又兴奋,期待着能够收到老师的通知。

第三个面试的是莲湖区。面试的形式也是自选课题,模拟授课10分钟。由于先前课题讲授的并不理想,所以这次我选择的课题是《效率与公平》。我选择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作为切入点,先分层讲解,再总结升华。自以为这样的流程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很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想到还没有讲完,面试老师就把我打断了,她说:“这样的就成是不科学的,高中生的注意力都是在课前的几十分钟,最后点题会让学生难以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我认真地聆听着老师对我的点评,以一个微笑、一个鞠躬结束了这次的面试之旅。

等待——望眼欲穿终转圜

所有的面试都正式结束后, 9月20日,收拾行囊,打道回府,回到实习学校,继续我的实习生活。后来听到一起参加招聘的小伙伴陆陆续续收到了教育局的电话,可我却迟迟还没有收到,只能焦急地等待。等待结果的过程感觉自己像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手无缚鸡之力。担心我的简历是不是可以打磨得更精致,担心我的自我介绍是不是不够突出,担心我的结构化答辩是不是可以回答得更好,担心面试是不是表现得太过紧张,担心自己这几年来还是不够优秀,担心中求职中任何一个小小不利因素都有可能令我被拒之门外。幸运的是,老天还是眷顾我的。清楚地记得,2018年9月28日,我收到了未央区教育局的电话,心中是充满喜悦的,喜的是愿望终于实现了,终于要走近我心中理想的城市了,所以几乎没有犹豫和纠结就做出了决定,签约未央。我的秋招到此终于落下帷幕。

回首——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的我平静地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回想着自己曾经经历的不平静。“很多时候的偶然和运气,其实是自己之前的努力起了作用。”谈起自己教师面试成功的原因,我都是这样说的,“我固然是幸运的,但比运气更宝贵的,是在前期准备、努力与奋斗的经历,正是那时的投入和收获成就了现在的我。” 回忆起求职中的点点滴滴,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第一,充分准备,精准求职。一方面,提前留意各种招聘信息。不要只顾实习,不去关注外面的就业情况与信息。多留意各个学校公布的就业信息和本省市就业网站公布的信息,保持自己的信息畅通,还要保持与同学们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充分利用周围身边同学的信息共享来相应进行自己招聘工作的展开。

另一方面,提前准备简历。简历应在9月份开学之前准备好,避免招聘单位来了而你没准备好,一些单位会在开学不久后招聘。因为准备不足,而错过心仪招聘单位的大有人在。准备简历是一个长时间过程,在应聘工作的期间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的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灵活处理,扬长避短。一是自我介绍要精炼独特,使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深刻,成功引起面试官的注意或感兴趣的点,是成功的关键。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某同学应聘某一个中学时,面试官并不提问,而是直接根据自我介绍打分,分数最高者直接签约。可想而知自我介绍的重要性。二是回答问题要扬长避短,争取话语权(比如面试官问你在学校担任过什么职位,你除了要回答单人的职位之外,还要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自己组织了哪些活动并有什么感受。)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是能“以长补短”、“以勤补拙”。如果你能把自己的长处恰如其分地展现出来,就有可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第三,稳定心态,从容试讲。试讲时千万不要紧张,把面试官当成学生,平时训练时是怎样讲的,试讲时也怎样讲。大家都是应届毕业生,都没有多少讲课经验,所以讲课时不要过分追求华丽,只要大方地讲清重点即可,但是要保证没有知识点错误。面试官主要看的是你的逻辑思维是否清晰,表达能力是否良好,教态是否自然大方。

第四,勤于规划,蓄势而发。进入研究生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对自己的未来做出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每一个阶段该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一步步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方可事半功倍。例如你想当一名教师,那么就需要在学校把教学基本功练好。专业功底是做好一个老师的前提,一桶水和一碗水的比喻大家都知道,但如何保证这一桶水不被倒光,也许只有老老实实地不断学习和积累。你要相信你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日后成功路上铺的鹅卵石,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然后走向你心所属的地方。

第五,常怀感恩,披荆斩棘。在找工作的期间,会有来自各种方面的压力,或者简历石沉大海,或者面试被拒,使你疲惫不堪,一筹莫展。当你觉得最糟糕的时候,恰恰是最好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保持初心,坚定信念,整装重新出发,一定会收获美好的事业。每次应聘都要保持一种斗志昂扬的精神与饱满的热情,燃烧自己,坚信自己就是最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有了这种信心与勇气才能披荆斩棘,奋发有为。

越努力越幸运,听起来像一句心灵鸡汤。可自己求职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哇,原来真的是这样。愿你们比我,更努力也更幸运。

 

 

 

通讯地址: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学科教学(思政)

联系电话:18827342511

   箱:425294710@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7106 邮箱:jy67867106@126.com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处 Copyrigh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