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于2003年7月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工作至今,目前担任人大附中校内副校长,党委委员和教工团书记,同时兼任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2012年5月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员, 2016年4月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一、政治思想表现和师德修养
我于2003年7月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工作至今,目前担任人大附中校内副校长,党委委员和教工团书记,同时兼任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校长。
作为中共党员,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教师职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时刻践行教师作为“四个引路人”的要求。由于在党性修养和师德方面的突出表现,2012年5月我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员, 2016年4月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二、教育教学特色与业绩
在物理教学中,我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发展,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学校的一致认可。2009年9月评为海淀区物理学科带头人,2011年11月参加北京市首届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获得一等奖。2013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
我的物理教学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互动探讨式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展开深入的互动讨论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其对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合作技能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经过“积累-应用-评价-改进”等步骤,我积累了丰富的用于进行深入讨论的经典图片、视频、科普文献和主题资源等。例如,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通过对教材上滑雪照片、划船等的深入挖掘,学生能建立较为复杂的物理模型,在曲线运动一章通过将1911年美国发表的飞机投弹器原理的文献和我国同期的《弹道志》进行比较讨论,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肩负的国家建设责任。2015年5月我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教学观摩研讨会,在高雄市立高级中学授课《碰撞》,其间与学生关于探究性实验图像的互动讨论得到台湾同行的普遍好评,在研讨会上发表了关于课堂互动教学的实施建议。
(2)信息技术运用
从硕士研究生阶段,我就一直关注和研究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支持作用,我的教学中融入了物理建模软件、数字化实验设备、Moodle课程系统、网络化作业软件、直播会议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工具,十几年来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从关注其对课堂局部环节的支持,发展到从物理学科的本质和需求出发关注信息技术对学生物理深度学习的促进。使其在创设基于真实问题的情境、支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支持探究性学习中定量测量和逻辑推理,支持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等方面发挥作用。2006年,我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件《多普勒效应》获得全国高中组一等奖。十余年来,我设计了一系列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概念教学、探究式学习的公开课和研究课,如《研究手压式手电筒》、《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规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激光》、《过山车能量的视频分析》、《航天技术与动量能量》等已经形成体系。2010年9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探究的《空间站与轨道舱接口设计》一课,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校时受到好评。基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探索积累的经验整理撰写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探讨》一文,并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并收录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一书中。
在第四期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的培训中,我选择的研究课题是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目前研究正在开展中。
(3)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
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需要日常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身份让我自然的在教学中更多的尝试探究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中,在加强常规学生分组实验高质量完成的同时,每一个模块的学习,学生都必须完成一个探究性的大作业,如利用物理语言描述运动的《生活中的运动观察报告》;分析游乐场中物理知识原理的《游乐场中的物理学》;理解航天工程发挥创意想象的《火星探索计划书》;理解动量知识应用的《缓冲式手机壳设计与制作》;引发学生对创新类产品关注的《传感器产品众筹计划》等等。这些尝试也为我校教研组乃至区里、市里的其他老师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2010年9月起,在持续6年的人大附中与美国两所高中开展的学生科技合作研究项目中,我作为组织者和能源领域的导师,与参与该项目的我校20多位老师一起完成了12个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开展为我国中美人文交流项目中学生“千校携手”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4)选修课开发
对物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来说,选修课是支持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平台,十多年来,我坚持开发选修课,如在模型开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互动物理》;引导学生对科幻影视作品中物理现象进行分析、质疑和研讨的《科幻物理学》;利用Matlab等工程计算软件辅助物理探究的《科学工程计算软件应用》等选修课,深得学生好评。
在选修课的研发过程中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素材又能用于物理的常规课教学。2012年4月,我设计并主持海淀区四校远程跨校选修公开课《超人们停车的故事(动量和能量分析)》,2013年12月,四校远程公开课《隐身技术》在北京市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题会上作为课例进行展示,效果良好。2014年3月,《科幻物理学选修课对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作为海淀区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关注课题成功通过评审,获得“优秀”评价。2014年《科幻物理学》课程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三等奖。
三、学术水平
(1)研究论文发表和获奖
自从教以来,我一直坚持撰写教研论文,近五年以来,《以中美学生科研项目谈创新人才培养》获2012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获2013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三等奖;《互动式教学的素材准备》、《对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校内组织机制的思考》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等论文分别发表在《创新人才教育》、《实验教学与仪器》、《当代教育家》等期刊上。
(2)课题研究
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教育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的课题《我国十二五期间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发展研究》,针对我国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未成年人科普教育活动和成效进行调研,研究报告已发表在《“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发展专题研究报告》一书中。
目前,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着2016年十三五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STEAM理念的中学项目式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我校内外30多人的研究团队正在积极研究跨学科、面向工程实现的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法。
(3)国际学术交流
2005年7月和2012年8月,两次作为唯一的中学物理教师代表随教育部专家团赴美国参加中美第一届数学与科学教育专家论坛和第二届科学教育专家会议,在会上交流了《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认知冲突的解决》论文和课例,为与会专家进行课程标准修订研讨提供了案例。
四、示范引领作用发挥:
(1)指导青年教师
作为人大附中分党委委员和教工团书记,关注本校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提升和教学技能的发展,作为教研组副组长能积极有效地组织本组教师开展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青年物理学家挑战课程”等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此外我还担任了北京市农村中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的指导教师,指导延庆一中物理教师祁立新、张洁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而近五年来,培养我校陈伟孟、李志刚、刘娜、李彪、张燕怡、周晶等青年教师,与他们共同开展的相关研究项目分别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的奖项,并有学术论文发表。
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我也注重了自身培训技能的发展,2011年至今被聘为教育部国培计划(国家级骨干教师)数学专业人大附中基地授课专家。2015年11月10日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管理研修班,获得优秀班干部称号。
(2)教育均衡与辐射
近五年来,通过开设海淀区四校跨校选修课的形式与其他学校教师共同成长,在物理教学上为人大附中联合学校在北京市海淀区、丰台区和通州区的成员学校教师通过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指导,参与北京市数字学校微课的录制工作,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做出了贡献。
自2016年12月开始,负责筹备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目前学校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校将于2019年9月开学。
(3)全国科普活动
除了全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调查,2012年11月起,我受聘为神舟十号科普教育活动太空授课的专家组成员,参与太空授课的备课和教案研制工作,同时多次赴航天城为神舟十号飞行乘组航天员进行物理知识讲授和实验课程授课技巧培训。2013年3月起,在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领导下,参与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参与编制太空授课地面课堂应急预案,担任地面课堂授课教师。2013年6月圆满的完成了太空授课地面课堂的授课和主持工作。在地面协同演练、天地协同演练和正式太空授课过程中,沉着冷静,积极应对,表现受到教育部和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