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就业典型 >> 正文

2019就业典型:兼具使命与情怀的“社会学田野”之旅(社会学院 李敏)

作者: 时间:2019-09-16 点击数:

 

 

兼具使命与情怀的“社会学田野”之旅

 

李敏 2018010383

李敏,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现为社会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2015年9月起担任2015级社会学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兼任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联系人(1年),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国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现为我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并获评2018年度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称号。

作者寄语:迎接挑战的日子注定是痛并快乐着的体验,收获源于努力的厚积薄发,但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坚守入党初心

本科入校伊始,李敏就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自小受祖父和父亲的耳濡目染,李敏心中一直有个“党员梦”,经过学院党组织的严格培养考察,2014年5月,她终于加入党组织。为了获得更多的历练,进入研究生以来,李敏积极竞选为班级党支部书记,并兼任院系学生支部书记总负责人 (1年),协助老师开展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档案清理、党员考察与发展、党员组织关系转出与维护等工作,策划组织2015级研究生党支部活动30余次,并做好信息管理、材料归档等工作。在职期间,她认真负责的态度、严于律己的精神、端正的作风赢得师生广泛好评,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中共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

来自组织的认可并没有让李敏沾沾自喜,反而成为督促她进步的动力。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如何将党务工作与极具人文情怀的专业相结合?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李敏做了很多尝试,得知很多同学参加过学院的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项目,她与博士支部联合开展了以“共产党员眼中的精准扶贫” 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在大家分享基层调研的所见所闻过程中,党员们不仅深化了对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和脱贫效果,还提升了身为学生党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此外,李敏还将支部的理论学习应用到党员们的研究方向中,通过组织征文、支部党课等活动,鼓励大家从自己的研究兴趣探讨社会问题,提升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除参与学院党务工作外,李敏还应聘到校政策法规研究室实习,两年时间里,从一名学生助理成长为学生助理团队负责人,协助老师开展文稿撰写、会务接待、项目管理、团队建设等多项任务,并参与《华中师范大学规章制度汇编(2015年版)》等3本书籍的编辑、审校工作,其突出的工作能力获得政研室师生一致认同,被评为“校级优秀研究生助管”。

网约车研究的历练

李敏与网约车的结缘始于师姐李智莉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时的一次试调查,2015年底,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们对一位有20多年运营经历的出租车司机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深度访谈,那位司机热心的帮助不仅让她们初步了解了武汉市出租车市场的矛盾与挑战、网约车对出租车市场的冲击等问题,更坚定了她们深入研究武汉市出租车市场的信念。此时,李敏团队迎来新的机遇,试调查结束后不久,李敏看到学院下发了“挑战杯”培育计划,她与师姐一拍即合,决定以“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的主体参加项目申报,当她们拿着熬夜一周写好的项目申报书去邀请导师符平教授作指导老师时,内心十分忐忑,生怕老师因选题不成熟、理论基础不扎实而拒绝,没想到老师看完后却开玩笑的说道:“既然想参赛,就定个小目标,至少进国赛哦!”老师的鼓励与支持让她们激动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参赛的信心。

不过,正如俗话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何获取足够的研究资料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事实上,在武汉做出租车市场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这类群体,他们忙于生计可供访问的时间有限,甚至会因为戒心拒绝访问。面对难题,李敏和师姐也毫不退缩,她们带着学生证、介绍信去市里车流量较大的加气站蹲点,趁师傅们午休或换班时访问或预约访问时间,有时还会准备抽纸、矿泉水之类的小礼物;同时,多次前往滴滴车主俱乐部,了解网约车司机们的工作状况和问题。出于研究需要,李敏养成了出门必打的或坐网约车的习惯,在车程中与司机闲聊成为她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直到现在李敏也没能改掉上车就与司机闲聊的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正式确立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出租车市场转型研究”的选题,并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出租车市场展开了长达2年的实地调查,最终成功访谈了60多名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采访了12家不同规模的出租车公司和汽车租赁公司,并多次前往武汉市客管处、交管局、各行政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地了解网约车新政的落实近况,最终整理出十万余字的文字资料以及众多的图片资料。将这么大体量的资料磨成一篇严谨而富有新意的学术论文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李敏坦言,从校赛到国赛,她的论文修改了不下20遍,到最后,一万多字的论文她熟悉得几乎可以背下来。再加上有关“网约车”的新政策不断出台,每发布一条新政策,李敏几乎都要把论文大改一遍。除了反复修改论文,各种指导意见也让她左右为难,面对不同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李敏心里很迷茫,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坚持,这才是最重要的。”导师符平的一席话让她茅塞顿开。

虽然是个人项目,背后却不仅仅只有李敏一个人的努力,从项目立项、评审到答辩现场,导师和学院都给予了大量指导,而国赛一等奖、省赛特等奖的成绩也成为最好的回报。项目结束以后,李敏及时总结经验,毫不藏私的向学弟学妹们传经送宝,鼓励他们勇敢逐梦。对于李敏而言,“网约车”课题并没有止步于挑战杯比赛,她的毕业论文正是源于这次调研的素材,这篇《殊途同归:网约车与巡游车经营模式趋同现象研究》论文荣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同时,李敏还根据调查撰写了《平台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合法性建构——以武汉市网约车为例》学术论文(《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第二作者)》。

在网约车市场研究中,除了学术上的锻炼和收获,李敏还有很多感悟,当看到年近六旬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生计连续工作12个小时,在网约车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还要按月上交五、六千元的“份子钱”时,她深刻地体会到身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用专业的调研方法真实反映基层劳动者的疾苦、用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揭示社会问题、寻找解决良策,成为她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李敏和导师也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先后向武汉市法制办和武汉市国家税务局车购税分局递交政策咨询报告,为武汉市出租车行业转型建言献策;中国社会科学网也对他们的项目进行深入报道,引起了学界对网约车更多的关注。

 “社会学田野”之旅

社会学的更广阔的课堂在于田野,从田野中检视所学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乃是社会学学子应有的情怀和责任。自本科接触社会学研究方法开始,李敏就参加了诸多社会调研与实践,如在中科院规划与决策科技支持系统建设项目中,正值大三的李敏成功申请了其家乡保康县的调查任务,并在寒假期间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完成了4个乡镇8个村庄合计40份问卷的调查任务,还在大二暑假参加了武汉市流动人口生活状况调查。这些调研经历提升了李敏的实地调技巧和能力,也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期间,李敏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关注社情民意,试图用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来深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老年社会调查(CLASS)为例,这个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全国20多个省份的学校合作共同承办,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承担了湖北省5个县市的调查任务,南漳县就是其中之一。从本科开始,李敏作为调研员、核图员先后5次前往南漳调研,并在2015年、2018年先后担任南漳县调研组的副组长、组长,负责具体的核查工作。多次前往南漳,村民对华师这个团队也熟悉起来,每当调研员入户访谈时,村民不仅热心引路,还倒水留饭,让队员们感受到别样的温暖。克服了酷暑高温、暴雨泥泞,李敏和同学们对当地社会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了深切的体会与了解。

CGSS项目外,学院承担的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为李敏深入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各级部署与实施情况提供了重要渠道。2016年,她参加了湖北省全省市州与相关县市党政班子和干部扶贫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工作(江夏区、黄陂区),初步了解了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和基层实施情况。此外,在2018年度云南省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中,李敏担任带队老师并负责报告撰写,在为期12天的调查过程中,李敏为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深感骄傲:穷山恶水中的村民不仅全部实现了吃穿不愁,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也得到全面覆盖。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居民的住房安全问题得到保障,而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也让村民住进了漂亮整洁的小洋楼;因病因残的群众再也不用担心看病就医问题,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山里的孩子们再无因贫失学现象,他们住进了舒适的学生宿舍,在设施完备的校园中接受教育、实现梦想……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发生在深度贫困地区,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们用行动实现了党和国家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他们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为李敏等学生党员提供了榜样。

“用社会学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田野,以社会学的理论与视角分析社会问题并探寻解决良策,是一件意义非凡又兼具使命和情怀的事业,这也是未来我将努力追寻的方向。”李敏这样说道。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手机号码:15623010867

电子邮箱:2438824856@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7106 邮箱:jy67867106@126.com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处 Copyrigh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