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就业典型 >> 正文

2019就业典型:学海无涯行舟万里 桂子山上以心驭动(历史文化学院 臧振勇)

作者: 时间:2019-09-16 点击数:

学海无涯行舟万里 桂子山上以心驱动                           

   臧振勇(2016111326)

个人简介:臧振勇,男,中共党员,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19届硕士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一等学业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1篇,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会议2次;省、校级讲课大赛2次;担任历史文化学院兼职辅导员、2016级研究生会主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等职,荣获“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研究生单项奖学金”等称号。

2016年9月,我有幸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师从孙泽学教授,从此揭开了我的研究生篇章。时光如白驹过隙,三载转瞬即逝,如今我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回望来时的路,发现桂子山早已布满我的脚印。我愿以拙笔书写我的学涯故事,以此献给华师,献给历院,献给我的青春。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学习是我三年学涯的主旋律。作为史学专业的学生,数年如一日的浸泡在史书中也是常态,袅袅古卷之香沁入心脾,也赋予了我严谨、求实的品格。但我始终认为,读书人要眼界开阔,要海纳百川。所以在闲余之时,我也会涉猎一些其他学科的书籍。我喜欢穿梭于图书馆的各个馆藏,在不同的书架中寻找不一样的惊喜。作为一名学硕研究生,三年来的学术训练让我意识到,论文的写作既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又要善于从史料中发现问题,发掘自己的兴趣;既要学习前辈们的治学风范,又要坐住板凳、落笔纸上;既要注重从主旨、层次、论点和行文等层次的宏观把控,又需精心揣摩,力求在微观层面到位准确。同时,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以执教杏坛为理想。为此,我注重扎实专业功底,锻炼教学技能,也在摸索中总结了一些规律。首先,要关注学术前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提倡一线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其次,要深度阅读教育类书籍。通过了解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与学生搭建心灵桥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要形成教育者人格魅力。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我认为教师应当用心归教、用爱育人,力求展现出最美的为师之学、为正之范,

   “回首莫问风吹雨,功过自有日月知”,学生工作是我三年学涯的重要音符。我在研究生期间,有幸担任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助理,两份兼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未来的前行作了坚实铺垫。除此之外,我还担任2016级研究生会主席,这些学生工作经历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作为学生干部,首先要定好位,牢记自己是“学生”,而不是“干部”,要温和待人、宽厚大气。其次,无论面对什么事、做什么事,都要以一种从容不迫、踏实稳重、勤勉实干的使命感与担当力,虚心、用心、细心地去把别人不重视的小事做到极致,把别人不在意的细节做到完美,有耐心、有毅力、有情感地给人玫瑰、予人方便。最后,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争取让同质的错误不二次出现。回想一路走来的学生工作,收获很多,其中最大收获就是“格局决定结局”。无论是办公室工作还是研会工作,只有以一种志存高远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心境,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方能以心驭动,大势从容。在这里,也真的想借助这个机会向教育我、培养我的诸位老师们说声真挚的感谢。一直以来,正是在老师们无私地教诲、指导下,团队成员们真诚地配合、帮助下,同学们高度地理解、信任下,让我不仅平衡好了自己的学业和工作,还领会到了许多为人治事的通理。感谢有你——历院情、马院情、研会情,不同的格局给了我不一样的风景。

“逐梦天空分外蓝,不负春光不负卿”,生活成长是我三年学涯的有益音色。在繁忙的学业、工作之余,我会抽空给自己放个假。在四季轮转里,背起行囊去旅行,在路途中领略不一样的风景。但我最喜欢的生活节奏,还是在南湖操场散步的日子,初夏傍晚时分和仨俩好友走走聊聊,顿时觉得心情舒畅,快意抒怀。我会永远怀念在这逐梦蓝天的年华里,一直走在路上,未曾停止。

读书学习、快乐工作、生活成长,她们共同构成了我三年研究生生涯的五线谱!研究生,就像一个托儿所,五湖四海聚在一起,转眼各奔东西。作为即将毕业的学长,也想借此机会对学弟学妹说几句肺腑之言。三年的时光稍逊即逝,不容半点马虎,希望你们一定要早做定位,“莫道君行早,自有早行人”。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心中有目标,风雪不折腰”,以始于初心的持之以恒系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同时,一定要养成乐观向阳的心态,生活本来就是曲曲弯弯水、重重叠叠山,经得起磨练,耐得住寂寞,从平凡处着手,在实干中起步,方能洗尽铅华识本心,褪去浮华归本真。有时常想,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几个人,经历一些事,自己或多或少的发生一些改变,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有些人云淡风轻,一别之后再也不会有交集,而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与你,从此因为她的出现,前行中更加勇敢和坚定,人生的旅途也变得格外敞亮。如果说个人的智慧和勤奋是成功道路上的行装,那么关键时刻的灵光闪现则是达到目标的指路明灯,而这些关键时刻,总有她的身影。她就是我的母校——座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桂子山上、南湖之滨的华中师范大学!

行文至此,望着窗外,回想起这三年多的点点滴滴、匆匆岁月,她不仅仅教给了我做学问的精神和路径,更塑造了我朴实刚毅的风骨。可以说,华师是我永远的老师,终生的老师。趁着年轻,趁着在学校的美丽时光,再多做一些,一步一个脚印,纵使前路漫漫,终点遥不可期,旅途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也要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勇敢踏实地向前走。不求收获有多大,但求忠诚博雅立德树人;不求每天都是生活大餐,但求在桂香园中吃出最美味的三餐;不求路走的有多远多直,但求在南湖路上走的最为踏实!

 

 

 

作者寄语:行大江大河,走人民名义,做华师学子!师弟师妹们,祝你们在桂子山上长风破浪、直击沧海,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

 

通讯地址: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5271901621,2686075266@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7106 邮箱:jy67867106@126.com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就业处 Copyright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