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陈欣,女,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2013届本科毕业生,传播学专业2017届硕士毕业生,研究生期间自主创业,创办武汉光合映像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寄语: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Something crazy
创业是我二十多年来做过的最不靠谱的一件事。
这件事像颗深水炸弹,在打电话告知家里我和朋友真的开了个公司之后,我爸妈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在微信上给我发了满满两页转载的“创业必须知道的注意事项”。
合伙的人都怎么样?股权是什么你知道吗?万一失败了有什么风险吗?会不会影响学习?……估计他们那时候都觉得我是被人灌了迷魂汤,只有头脑不清醒才能解释这种“疯狂”行为。
这也不奇怪,在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小城镇里,如果论工作,国企和公务员必须是最佳选择,再往下是各种企业,到了创业这儿就剩一脸问号还有那句“你疯了吧”。接下来可能就像我爸妈一样开始担心这姑娘要是栽了该怎么办啊。
我当然觉得我还不至于疯了的,创业这事儿看起来很不得了的样子,其实拆开了看就很简单又很平常,加上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没多久我们就拿到营业执照,第一次有了自己在“搞事情”的真实感。
我的合伙人是大学时的好朋友顾炜栋,准确地说他才是那个带头开始搞事情的人,2009年我们大一,加入了华大青年,后来经历了几次改制,到本科毕业时我去考研,而他为2013届毕业晚会拍出了最精彩的片子。作为华大青年传媒中心的主编,一直到七月都没能离开武汉,被华大青年那帮人称为“退票小王子”。也不知道是他就爱给铁道部做贡献,还是在武汉能牵绊住他的人和事太多了。
大学毕业以后,人生似乎才是真正开始,我们尝试做了很多靠谱的事情,比如我去拿了教师资格证,也去考过了公务员,顾炜栋去了灿星做编导,在《出彩中国人》里忙得不分白天黑夜。大概半年后偶然聊天,他说还是想回武汉,而我说我想回华师。
“等明年回来再一起拍电影吧”,我们这样说着。大学的时候学什么都觉得新鲜,凭着满腔热情拍片子、剪片子,写过剧本也海选过演员,到后来却因为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没有了后续,现在想起来,明明那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为什么就不坚持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这句话放在我心里,陪伴我度过考研二战的漫长时光,不算个好学生的我这次尽力了,再回到华师的时候真想哭啊,尤其是看到新闻传播学院有了独立的大楼,而以前亲手粉刷的老华大青年办公室已经搬迁,一些人走一些人来,而我自己也终于可以重新启程。
Sometime exciting
开公司很神奇,以前从没想过工商局、国税、地税这些地方跟自己有什么关系,现在就必须硬着头皮去跑。光合刚注册的时候人员很少,许多职位我们就自己兼任了,没多久我接到电话,开口就喊我“周会计你好”,吓得我喷了一屏幕的水。
“光合”这个名字是很早以前就想好了的,在创业以后它由工作室变成了一个传媒公司,从前在华大青年志同道合的学弟学妹和我们聚到一起,就感觉还是从前社团的样子。只是作为公司必须要考虑盈利,于是我们为企、事业单位拍摄宣传片、广告片,也接现场直播和活动策划,虽然以前在华大青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真到要独当一面的时候还是觉得不够,所以大家一起在磕磕绊绊中学着。
为了高效率地涨知识,团队每个人还进行了分工,每周两次集中在办公室“互相培训”,分享自己看的专业知识,从导演、制片技巧到网站页面设计,从真人秀模式分析到剪辑软件的快捷键……那些由可乐和奶茶陪伴的晚上让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到了知识和肥肉。说起来自己也不信,上班竟然可以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凌晨四点起来搬器材,跟拍一整天加上现场直播,晚上扛着机器收工吃夜宵也是挺开心的。
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我们才刚沾到门边就感受到了它的变幻无常,闲的时候非常闲,单子一来忙起来就是连着通宵,刺激又酸爽。2014年的平安夜,我还在盘算着晚饭吃啥的时候一个电话过来说交片日期要提前,全体得一起赶进度。于是在虎泉找了个有wifi的酒店开了个房间,七八个人带着电脑接力通宵,直到第二天下午全部完成,真是一个废掉的圣诞节,印象却格外深刻,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在身边,所以一起通宵也未尝不是聚会的一种方式吧。
公司成立转眼快三年了,我们发展的不算快,却也不是活不下去,三年里大大小小的客户也接触到了一些,有的诚恳友善,有的斤斤计较,也有的只是骗了方案就走人,也有合作过的客户私下跟我们说,你们能干是能干,就是不会说话,做生意这样不行的。
我们当然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不足,怎么谈生意、怎么听懂甲方虚虚实实的话、怎么竞争、还有未来的发展路线,总有接不到单的淡季,我们怎么活下去……每一天都可能面临新的考验,就像开在雾里的夜车,永远看不清前面的路。
有次无功而返的时候,顾炜栋问我,你说我们做的有没有意义啊?
我想,总有人觉得我们是在做傻事,但是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我想到回家当一个小公务员什么的,也觉得一生都走在一条看得到头的路上没什么意义,所以我们只是都在走让自己觉得活着充满动力的路上而已,所以享受些刺激也未尝不可,这样是不是非常帅气?
Someone interesting
最后来说说因为光合聚在一起的这些人。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除了我和顾炜栋是新传出身的,其他人都不是真的新闻专业。有学统计的特效师,有数物交叉班的创意总监,有学化学的摄像师,还有教育技术学的制片人。除了兴趣和梦想我也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能让我们产生交集。
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华大青年开始认识的,工作的时候大家一起上,休息的时候出来玩的也还是这群人。直到一年年过去,连最小的一届学弟学妹都面临着毕业问题,一次次把留下与离开的选择也摆在他们面前。
我们每一年都会送人走,顾炜栋经常一声不吭偷偷加班剪出作为惊喜的送别影片,一年一部《光合不毕业》送给不得不毕业的孩子,希望他们以后都顺利,也希望他们常回来。而留下的人……来啊,造作啊,我们接着冒险。
团队是什么概念,是我有了光合以后才真正感受到的。我们人不多,但是五六个人在一起却会觉得无所不能;可以相互吐槽,也可以相互监督;可以在凌晨三点熬不住的时候放心把剩下的工程交给下一个人;可以在孤立无援的时候随叫随到,最关键的是,如果说起未来要干什么时,每个人说自己想拍的东西时期待的表情。
2015年的毕业季,光合作为华师团队参加了一个武汉七校联合毕业微电影的拍摄,我们负责整部微电影幕后的记录片,分成几个小组,每天轮换着在片场蹲点抓素材,直到微电影首映结束。没想到过了一段时日突然有那时的制作人员来看我们,他说真羡慕你们,看得出来你们是真的开心。
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受到这样的“表扬”。后来我特地去翻了翻屯起来的从大家手机里汇总的工作照,武汉的夏天又闷又热,照片里谁不是满头大汗,刘海黏在一起,为了选拍摄角度还经常姿势诡异。可是认真的时候目光特别专注,闲下来的时候做个鬼脸也很可爱。
我告诉自己,遇到这些有趣的人真幸运啊。
我永远记得2014年十月的那个下午,我接到一个电话,他们在那边兴冲冲地说:“我们去把公司开了吧?”
我看着窗外走了几秒钟的神,觉得也没什么毛病啊,于是我也笑着说“好啊”。
从那以后,都是新的旅程。
【点评】
周陈欣同学是一个十分踏实又低调的女生,看似柔弱,其实蕴藏着十分巨大的能量,开创公司对于她而言,令人意外,却又觉在情理之中,找准自己的工作方向,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稳步前行,相信未来的时间中,周陈欣踏实、吃苦、沉着的精神品质会让她的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新闻传播学院 李鸿)